首页

高跟插马眼文章

时间:2025-05-24 05:36:45 作者:黑龙江旅游全球圈粉:各国旅行商“群聊”合作揽客 浏览量:89467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 题:中国—东盟博览会20年来有哪些成功之道?

  ——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中新社记者 林艳华 林浩

  今年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创办20周年。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稳步推进。20年来,东博会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又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20年来,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许宁宁: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经过10余年合作发展,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双方绝大多数产品贸易将实行零关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中国与东盟实施融合发展。

  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需要增进互信和友好关系、需要双方增进一系列领域合作,特别需要有一个推动贸易和投资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此应运而生。

  2003年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关系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达到共赢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后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20年来,每年举办的东博会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以及广西的扩大开放,发挥了重大战略支撑和催化作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20年来,我每年都到南宁参会,见证了东博会走过的“黄金十年”“钻石十年”,见证了该盛会成为中国—东盟互利发展的助推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带动中(中国)马(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推动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从1.0版向2.0版升级并迈向3.0版,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9月16日,广西南宁市,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当天,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东博会自第11届起,设特邀合作伙伴,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成员国担任,以推动“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您如何评价东博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及RCEP合作拓展?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扣中国—东盟合作的时代需求,推动落实中国—东盟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文件、联合声明、行动计划,这也是20年来东博会的成功之道。

  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中老铁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印尼雅万高铁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表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正在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建设为东盟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持续提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东博会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区域合作等。目前,中国和东盟10国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许多成就。

  今年的东博会持续拓展平台功能,邀请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展参会,专设RCEP专题展区、“一带一路”展区,举办RCEP经贸工商高峰论坛、日韩企业广西行及“一带一路”专题活动,将在更大范围促进合作共赢。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而生,也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中国—东盟在相互开放中携手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版在2010年建成,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大标志,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实施贸易零关税,让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越来越融合。2019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推出2.0版,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主要是基于当前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需求及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并关切使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有利于地区可持续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深层次的嵌合,同时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构建更有利条件。

  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还需要双方达成更多共识,建设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举办70多场相关会议和活动,充分彰显双方合作需求不断上升。为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双方搭建重要的合作对接平台,将有力推进3.0版谈判。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世界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不断抬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该保持怎样的双方经贸关系?未来中国—东盟深化区域产业链合作将如何提质增效、对世界未来有何影响?

  许宁宁:个别大国实施的单边行动和贸易保护,制约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东盟长期以来实施多边主义和开放战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与东盟发展政策格格不入。

2023年9月17日,东盟博览会二十周年成果展。彭寰 摄

  过去东盟把欧盟作为学习榜样,但自从英国脱欧后,东盟很少再提向欧盟学习,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东盟充分吸取欧盟教训,特别强调不选边站,并反对北约东扩,与许多国家都加深了友好关系。

  中国和东盟毗邻而居、倡导多边合作,双方产业互补性很强,理应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为地区稳定、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一直把推动产业合作作为一个重点方向,在刚刚召开的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新兴产业合作,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当前,中国—东盟正在把推进产业合作作为区域产业链合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激发更多创新活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新的生产力和发展优势。

  本届东博会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起点,着眼高水平开放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受访者简介:

  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外交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1990年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1991年至今专门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出版《中国—东盟历史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许宁宁:中国—东盟“零关税”日记》等24本经济学著作。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将举行 将发布《成都质量倡议》

专家表示,新出台的《意见》突出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等,强化外商投资企业外籍高管、技术人员本人及家属出入境、停留更加便利的措施,不断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

【中国少年说·可爱的中国】00后小将上演“极限挑战”,带领中国攀岩一路攀升

极地考察中,做难的事情意味着要将生死置于度外,在金融领域,做难的事情往往意味着要勇闯新路。近年来,中信银行与合作伙伴携手,通过制定个性化金融方案,为“雪龙号”的设计建造与极地考察的关键零部件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助力合作方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业升级,为践行制造强国战略,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中信集团子公司中信海直作为中国极地考察直升机飞行唯一服务供应商,为南极考察提供飞行任务支持多达40次,刷新多项作业纪录。

李潮东:外企如何探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之路

针对家长们的担忧,近期有多地教育部门回应。9月14日,湖州市教育局回复“预制菜进校园问题”,称湖州市要求学校食堂采购新鲜食材,目前没有预制菜进入校园,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蒙药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内蒙古通辽发展蒙医药底气足

行业人士称,在一项运输方案实施前,他们会进行大量的测试飞行,开展各类极端场景暴力测试,以形成丰富的飞行经验与问题处理能力;此外,还围绕运控系统、监管安全、商业保险等,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

广州海事部门严厉打击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谎报瞒报行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与时俱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在五年前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总书记还作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